百香果可能遇到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茎基腐病:
症状:主要危害根部及根颈部。初期病斑为水渍状,深褐色,染病后期皮层变暗、变软、直至腐烂。地上部症状首先在主根一侧的主枝上或全株表现,最后整个植株出现黄化甚至枯死。
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田间植株、病残物或土壤中存活和越冬,借助风雨和灌溉水传播,通过农事活动、虫害、风害造成的伤口侵入植株。5 - 8 月为发病高峰期,在通风不良、湿度大、土壤排水性差,酸性强的果园发病率高,尤其是种植两年后的植株发病最为严重。
防控:注重土壤管理,增施有机肥、菌肥,配合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改良土壤环境,壮大有益菌群;适时修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减少果园阴蔽程度,大雨过后及时排除积水,加固棚架,减少茎部损伤,注意地下害虫、线虫等防治工作;高温多雨期,每隔 20 天用灌一次敌克松/咯菌腈+高锰酸钾预防,发病初期扒开茎基部土壤,刮除病部,用甲霜恶霉灵、络氨铜、氯溴异氰尿酸、恶霉灵·福美双等灌根及涂抹病部;发病严重救治无望的,及时连根挖出,带出园外销毁,并在病穴施撒石灰进行土壤消毒。
疫病:
症状:叶片发病一般从叶尖叶缘开始,后迅速扩大,变成半透明状,然后变成褐色坏死状导致落叶;茎蔓上病斑容易向纵、横方向发展,深入木质部,形成环状坏死圈,导致整株死亡;果实上病斑深入果肉,导致软化腐烂,最终脱落。
规律:百香果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经多次再侵染形成该病流行,高温高湿及雨季易发病。
防控:疫病在高温多雨季节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现立即用药控制,有效药剂有甲霜·霜脲氰、甲霜·锰锌、烯酰吗啉等;打药后清理病枝、病叶、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