鳊鱼养殖的方法及技术
惠农网·农技学堂
17440人阅读
鱼类易诱发多种疾病,而且鱼一旦发病,只能通过全池泼洒药物的办法来防治。因此鱼病的爆发对渔业生产的威胁十分严重。因此及时做好鱼病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下面小编介绍几种预防鱼病的措施以及常见鱼病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
1.要想鱼儿健康生长。那么养鱼的环境必须适合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首先养鱼场水源要充足、清洁、不受污染,其次水的理化特性应适合于鱼类习性。
2.从一开始就控制病原。鱼池放养前清整池塘,排干池水、除去池底表层污泥、进行日晒和除去池边杂草等,以消灭病原体和寄生虫产卵场所。
3.加强增氧,促进代谢。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条件。
4.调水育藻,培菌控病。用有益菌吞噬与压制有害病菌。
5.改底消毒,稳定藻相。创造健康养殖的生态环境。
6.放养鱼类时,多种鱼混养可降低只发生于某种鱼类的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7.定期检查鱼情,消除池中的杂草、残饵、死鱼及寄生虫中间宿主等,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
8.采用科学放养、提高鱼体抗病力、控制病原及施用药物等措施。
(1)选购抗病抗逆力强的纯系品种或其他优良品种养殖,尽量规避近亲繁殖或“毛毛鱼”繁殖子代苗种,从苗种入手防控鱼病发生;同时要注意投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增强鱼苗自身的免疫力。
(2)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让鱼苗健康成长,注意改底,防止缺氧,加强科学管理。
(3)经常检测水质、水温、透明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及检测与控制水体致病因子的含量,不让各类病原体兴风作浪。
常见鱼病诊断:
1.细菌性烂鳃 鳃丝粘液增多,肿胀,附着物增多,严重的腐烂露出鳃丝软骨,鳃盖“开天窗”,鳍基充血,鳞片脱落。
2.赤皮病 病鱼表皮腐烂或鳍条蛀断,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
3.白皮病 背鳍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与前半部颜色显著不同。
4.打印病 此病由外部烂入。病鱼尾柄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红斑,严重时肌肉腐烂成小洞,可见骨骼或内脏。
5.疖疮病 此病由内部烂出。病鱼背部两侧有浮肿脓疮,用手触摸有浮肿感觉。剪开病鱼表皮,肌肉呈脓血状。
6.白头白嘴病 常发生于鱼苗和初期夏花阶段。病鱼体瘦发黑,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会发生腐烂。
7.水霉病 由于水霉等菌丝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引起。病鱼体表长有似旧棉絮状的苗丝,最后病鱼瘦弱致死。
8.车轮虫病 病鱼鳃部充血,头部发红,嘴圈周围有时呈白色。病情严重时,病鱼常群集在塘边形成“跑马”。
9.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鳍条布满白色小点状的脓疱。
10.指环虫、三代虫病 病鱼鳃丝发白,粘液增多。鱼体躁动不安,经常跳出水面。
11.中华蚤病 鳃丝末端肿胀、发白,肉眼可见挂着许多白色蝇蛆一样的小虫。严重时鱼头朝下尾朝上。
12.打粉病 病鱼全身像裹了一层米粉一样。
13.鱼怪病 病鱼胸鳍基部有一个黄豆大小的洞,洞内可见虫体。
14.竖鳞病 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多半在尾部)向外张开像松球,形成竖鳞,鳞下聚集透明液体。病鱼有时伴有眼球突出、腹部膨胀、鳍基附近皮下充血等症状。
15.黄颡鱼烂头病 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后期头部中间出血发红,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严重的头顶穿孔,头盖骨开裂。
以上为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鱼病的防治措施及诊断方式。养殖鱼的朋友一定要及时做好鱼病预防措施,防治鱼病爆发。最后,对于鱼病的预防,大家可熟记这三句话:“大病不大治,只做三件事:增氧、解毒、慎用药”,“小病不用治,也做三件事:改底、调水、防应激”,“无病要防病,牢记三件事:保健、护肝、培藻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