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的稻田养虾技术
惠农网·农技学堂
20550人阅读
盱眙的小龙虾很出名,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盱眙县“虾稻共生”综合种养的技术规程,尤其是盱眙县有种植小龙虾和水稻一起的农民朋友们。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虾稻共生”的定义、稻田选择与改造、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苗种放养、苗种放养后的管理、水稻栽培与管理、成虾捕捞和亲虾留存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盱眙县境内的小龙虾稻田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
NY 5070 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07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NY 5116 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T 536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虾稻共生”综合种养
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利用稻田浅水环境种植一季水稻和全程养殖小龙虾的一种生态高效种养模式,“虾稻共生”综合种养生
产周期分为虾稻连作和虾稻共作两个阶段。虾稻连作生产周期从水稻收割后至翌年水稻插秧前,虾稻共作生产周期从水稻插秧后到水稻收割前。
3.2 虾沟
用于小龙虾活动、暂养、繁殖等用途而在稻田中开挖的水沟。
3.3 虾沟占比
种养稻田中虾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比例。
3.4 田间工程
为实施“虾稻共生”模式而实施的稻田改造,包括稻田平整、虾沟开挖、田埂加高加固、防逃防害设施建设、进排水系统改造、机耕道路和辅助道路建设等内容。
4 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
4.1 稻田选择
4.1.1水源
外源水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不被农业、生活和工业污水污染,不受旱灾、洪灾影响。
4.1.2土质
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劣。砂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水草不易种植,同时,田埂和虾沟易坍塌,导致小龙虾打洞死亡。
4.1.3面积
稻田面积大小不限,以方便管理为准,单田面积一般以10~50亩为宜,呈长方形,其中丘陵山区10~20亩,平原地区30~50。稻田平整,同一田块高差不超过10厘米。
4.1.4基础设施
水、电、路三通,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配套,排灌方便。如果盲目将不宜养虾的稻田进行改造养虾,往往得不偿失。
4.2 田间工程
4.2.1挖沟
在稻田靠近水源的一侧或多侧开挖虾沟,开挖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应根据稻田的自然地形与面积大小来确定。一般距田埂内侧0.5~1米处开挖,虾沟宽3~4米,深1.2~1.5米,坡比1:1。虾沟呈“一”字型、“L”型或“U”型。开挖的虾沟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
4.2.2筑埂
利用开挖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坍塌。田埂应高于田面1~1.2米,稻田主干田埂顶部宽2~3米,坡比1∶(1.25~1.5)。
4.2.3防逃
稻田田埂上和排水口应设防逃网。田埂上的防逃网在稻田承包区四周构建即可,田块之间并不需要单独设立。防逃网材料可选用厚塑料、石棉瓦、彩钢瓦或20目的网片等,高度为50~60厘米,其中10~20厘米埋入土中,接头处不能留缝隙,四角要建成弧形。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60目以上的长型网袋。
4.2.4进排水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尽量成对角设置。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8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虾沟的最低处。进排水渠道要求独立,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定期对进、排水渠道进行整修。
5 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5.1 清整与消毒
清理虾沟,除去浮土,修正垮塌的沟壁。对于新改造稻田可选用生石灰消毒,在虾沟中泼洒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00~150kg,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对于有留田亲虾的稻田,可采用茶粕消毒,用量为每亩20~25kg。清沟消毒后一周,排水进行暴晒,晒至沟底土壤龟裂后翻耕沟底,再曝晒至表层泛白。
5.2 施肥
稻田基肥一定要施足,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尽可能施用生物肥和腐熟的有机肥,用旋耕机将有机肥旋耕至表层土中,埋入深度10~20cm,施肥应在1月前完成。对于养虾一年以上的稻田,根据实际情况施基肥,有条件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
5.3 旋田
旋田的目的是种植水草和方便捕捞。用旋耕机在田面稻梗中旋出四周通道、主通道和辅通道,将旋耕区域的稻梗旋入土中,旋耕面积约占田面总面积的30%左右。
四周通道:以虾沟(或田埂)的内侧为界,向田内方向,沿四周旋出8~10米(春少秋多)宽的通道。
主通道:在稻田内每隔6~8米(春少秋多)留出稻梗,旋出田内主通道,通道宽度约为2~2.5米,旋耕方向沿稻田长轴方向为宜(如果是方形或宽型稻田,按季风方向旋耕)。
辅通道:若稻田面积较大,可以在与主通道垂直的方向,开出若干辅通道,辅通道之间的距离在20~30米左右。
5.4 注水
稻田完成施肥旋田5~7天后即可注水。前期注水10~20厘米,以利于水草种植和生长,后期随着水草的生长逐渐加高水位至40~70厘米。
5.5 种草
5.5.1水草品种及种植时间
水草的品种有伊乐藻、菹草、轮叶黑藻、苦草等。稻田水草种植的品种以伊乐藻为主,伊乐藻种植期为11月到第二年3月份,最好在2月之前完成水草种植。
5.5.2种植方法
水草种植方法为“分批次,先深后浅”,即一般分两次移栽,先栽虾沟,待虾沟伊乐藻发力后再加水淹没大田,栽种大田,水草株距3米。四周通道和主通道种植水草,辅通道作为操作通道不种植水草。
在四周通道与稻梗交界的一侧种草,保持与主通道内水草的整齐度。在主通道与稻梗交界的两侧种草,行距形成与稻梗区域一样的宽度6~8米。另外,还可在虾沟中种植一些茭白、水花生(固定种植)等挺水和漂浮植物。
6 苗种放养
6.1 放养模式
6.1.1 投放亲虾
8~9月,每亩虾沟放养规格35克以上的亲虾20~25公斤,雌雄比为(2~3):1,已养的稻田每隔2年每亩虾沟投放大规格亲虾5公斤。
6.1.2 投放虾苗
若是首次养殖,错过了亲虾投放的最佳时期,可在9~10月,每亩投放规格2~4厘米的幼虾15~25公斤,或在3~4月,每亩投放规格3~5厘米的虾苗6000~8000尾。
6.1.3 补投虾苗
一是为了提高产量,可在第二年的4~5月份,补投部分3~5厘米的虾苗,实行轮捕轮放,每捕捞10斤大虾可补投1~2斤虾苗。二是6月中下旬水稻插秧后,应酌情补投3~5厘米虾苗1000~3000尾/亩。
6.2 苗种放养要求
6.2.1质量要求
体质健壮,生命力强,体表光洁亮丽,肢体完整健全,无病无伤,既不能有外伤,更不能有内伤。
6.2.2放养时间
投放的时间越早,养殖效果越好。亲虾和虾苗来源于苗种场、天然湖泊或捕捞户的地笼,不从市场上购买,采用干运法运输,运输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龙虾苗种投放一般应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阳光直射。
6.2.3试水
小龙虾苗种在放养前要试水,经试水确认安全后,才可投放苗种。试水的方法:将少量的小龙虾苗种放在盛有拟放养稻田田水的容器中,待24小时虾不死,即可放养。
6.2.4缓苗
在放养前要进行缓苗处理,方法是将苗种在田水内侵泡1分钟,提起搁置2~3分钟,再侵泡1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苗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以提高成活率。
6.2.5防应激
苗种放养时稻田泼洒维C应激灵,以减轻龙虾苗种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
7 苗种放养后的管理
7.1 饵料投喂
养殖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至6月中下旬水稻插秧前,要实施强化培育。按照小龙虾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要求,合理搭配饵料,可采用配合饲料+农副饲料进行投喂。虾苗种阶段,主要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水生昆虫幼体,前期需注重培养天然饵料,同时辅以投喂人工饲料。5月以后是小龙虾快速生长阶段,投喂饼粕、黄豆、玉米、南瓜等青绿饲料,配合动物性饵料和优质配合饲料。
日投饵量为存塘虾重量的2%~8%,具体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饲料种类及小龙虾活动吃食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00左右,投喂量为日投饵量的30%;下午17:00左右,投喂量为日投饵量的70%。要坚持检查吃食情况,当天投喂的饵料在2~3小时内吃完,说明投饵不足,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第二天还有剩饵,投饵量要适当减少。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脱壳后及时添加优质饲料,严防因饲料不足而引发相互残杀。
7.2 水位调控
10~11月份,大田水位控制在30~40厘米。越冬期间(12月~翌年2月份),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50~70厘米。3月份,气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调控的方法是:睛天有太阳时,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以便水温尽快回升;阴雨天或寒冷天气,水应深些,以免水温下降。4月中旬以后,大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70厘米。
7.3 水质管理
保持田水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 pH值7~8.5,透明度35厘米左右,有条件可铺设微孔底增氧设备;每20天左右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亩水面用量3~5公斤;每15天左右全池泼洒光合细菌一次,调节水中的氨氮含量。
7.3 病害防治
7.3.1清除敌害
虾稻共生敌害防控措施为“彻底除野,加水过滤,驱赶水鸟”,即龙虾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茶粕彻底除野,养殖时进水口要用60目以上网袋过滤进水,平时要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特别是驱赶水鸟。
7.3.2虾病防治
虾病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多采用物理、生物的方法防治,严格控制消毒类、水质改良类渔用药物的使用。严格按NY 507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操作。
可采用以下预防及处理措施:提早放苗,提早收获,待疾病爆发时大虾基本收获完毕。种好水草,用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改善水质,保持水体稳定。在4月中旬~5月底,适当投喂加有壳寡糖、酵母多糖或中草药(三黄粉等)的配合饲料,以提高小龙虾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出现病死虾后将死虾捞出深埋,避免爆发性传染,生产器具要消毒,使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连用2次,中间间隔1~2天。
7.4 建立巡田检查制度
勤做巡田工作,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早晨主要检查有无残饵,以便调整当天的投喂量;中午测定水温、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观察田水变化;傍晚或夜间主要观察了解小龙虾活动及吃食情况。经常检查、维修、加固防逃设施,台风暴雨时应特别注意做好防逃工作,检查田埂是否塌漏,防逃设施是否牢固,防止逃虾和敌害进入。加强检查,做好防偷、防稻田被外来物质污染而缺氧、防漏水以及记载饲养管理日志等工作。
8 成虾捕捞、亲(种)虾留存
8.1 成虾捕捞
8.1.1捕捞时间
第一季捕捞时间4月初~6月上中旬,第二季捕捞时间7月底~9月中旬。适时捕捞是养殖成败的关键,要早捕,不能因价低惜捕或囤养,若要囤养,也须捕捞起来再采取囤养措施。
8.1.2捕捞工具
最有效的捕捞工具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厘米,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
8.1.3捕捞方法
①捕大放小,轮捕轮放。一边捕捞,一边补充投放3~5厘米虾苗,补充量为捕捞量的10%~20%。
②增设诱饵,诱饵用医用纱布包裹较好。
③防止缺氧,捕捞时要防止虾多造成局部缺氧、死虾。
④地笼隔3~5天移动一下位置,可增强捕捞效果。
8.2 亲(种)虾留存
在8~9月份成虾捕捞期间,留足下一年可以繁殖的亲(种)虾,亲(种)虾留存量为每亩虾沟25公斤左右。
9 水稻栽培与管理
9.1 水稻栽培
9.1.1 水稻品种选择
经过国审或江苏省审定(或认定),种植区域适宜,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抗倒能力强,抗病性好,生育期短,早熟性好。
9.1.2 稻田整理
9.1.2.1 建内埂
在虾沟内侧和田面交界处建一高0.3米、宽0.2米的内埂,将虾沟和田面分隔开。要求整田时间尽可能短,防止沟中小龙虾因长时间密度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9.1.2.2 补基肥
对于养虾一年以上的稻田,一般不需施肥。对于首次养虾的稻田,除了大田中剩余水草翻耕后作为绿肥外,可以在插秧前7天,每亩补施优质商品有机肥300~500公斤,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旋耕耙匀。
9.1.3 秧苗移栽
秧苗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移栽,采取“宽行窄株”的栽插方法,边行密植,发挥边际效应。移植密度:杂交稻以(30~33)cm×(16~18)cm为宜,每亩1.2~1.3万穴,粳稻以30cm×(14~16)cm为宜,每亩1.5~1.6万穴,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秧苗移栽返青7~10天后,将小龙虾从虾沟中转引到大田中养殖。
9.2 水稻管理
9.2.1烤田
虾稻共生的稻田宜轻烤,防止虾苗在烤田时脱水死亡。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小龙虾有异常反应时,则要立即注水。
9.2.2水位控制
水稻插秧水位为2~3厘米;插秧后立即注水保返青,水位控制在4~6厘米,秧苗返青后让稻田水位自然落干至3厘米促分蘖;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自然断水搁田,保持沟中水位低于田面15厘米以上,达到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搁田结束后至孕穗期灌水5厘米,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10~15厘米,灌浆中后期干干湿湿;水稻收割前7天将田中积水彻底排尽。
9.2.3用药
稻田病虫草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农药和渔用药物施用量。水稻病害防治首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禁用小龙虾高度敏感的有机磷、菊酯类农药。
为确保龙虾安全,要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将药喷在水稻叶面上,尽量不喷入水中,宜分区施药。粉剂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使用,水剂和乳剂宜在下午使用,用药前大田加水至20厘米,喷药后及时换水。
9.2.4施肥
施肥以基肥为主,以追肥为辅,追肥少量多次,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等。在小龙虾脱壳期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分蘖肥少施或不施,每亩0~5公斤尿素,穗肥尿素10-15公斤,分2次施入,施肥时降低水位田面无水层时施入,施入后第2天上水。
9.2.5水稻收割
水稻收割前7天将大田中积水彻底排尽,应注意的是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的下降到田面5~10cm,然后缓慢排水,促使小龙虾在田埂、虾沟中打洞。最后虾沟保持10~15厘米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以机械高留茬收割,留茬40~50cm,将秸秆粉碎全量还田。
10 稻田秋冬季管理
10.1 旋田、注水、种草
水稻收割后,再次进行旋田、注水、种草等操作,方法见本标准5.3、5.4和5.5。
10.2 稻秆淹青
采用稻秆淹青技术将稻秆转换为饵料(浮游生物、碎屑等),为秋冬季小龙虾繁育提供廉价、生态型饵料,并通过加水增大虾苗活动、生长空间,使虾苗快速长大。稻秆淹青加水和种草加水同时进行。
淹青方法:
不能一次把稻桩淹掉,需要缓慢加水,等稻桩返青长出二季稻后,分3~4次全部淹掉。第一次加水10厘米左右,以后逐步加水稀释,同时对水质进行处理,逐步加水逐步稳定,直到水位淹没内埂,接通田面与环沟水系,使小龙虾进入大田在100%的水域内进行养殖。在越冬期间,田面水位保持在70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