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斑潜蝇防治方法
惠农网·农技学堂
8282人阅读
黄瓜是我们最常见的蔬菜之一,有的地方称黄瓜为青瓜,在种植黄瓜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发生一些病害,叶片发黄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那么黄瓜叶片发黄是什么病?该怎么治疗?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侵染性病害
1、霜霉病
霜霉病是多数黄瓜栽培地区的主要侵染性病害,而且发病速度较快,防治不及时不但会严重影响产量,还可能造成毁园的严重后果。
霜霉病在黄瓜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褪绿黄斑,黄斑直径一般在1厘米左右,多角形,随着侵染程度的加深,叶片褪绿黄斑与周围健康叶片的对比度越来越清晰,在湿度较高的阴雨天或早晨,叶片背面会呈现水浸状,并出现灰黑色霉层,病害较重的情况下,褪绿黄斑会变干枯。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在定植时高垄栽培,适当加大行距;加强通风,避免棚室内出现85%以上的高湿环境,选用无滴膜,防止叶片上出现水膜;用药防治霜霉病事半功倍的关键是要早,在出现褪绿黄斑的初期就进行用药,药剂可选用代森锰锌、代森联、克露、霜脲锰锌等,打药要以叶片背面为主,频率约为一周一次。
2、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部位一般是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初期症状表现叶脉之间的叶肉部分出现褪绿黄斑,环境湿度较大的时候,叶片背面也会出现水浸状,与霜霉病不同的是,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斑较小,一般不超过0.5厘米,在通风良好湿度较低的情况下,斑点的水浸状消失,透过斑点望向天空,会有较为明显的透光性,但是霜霉病透光性较差。在病害比较严重的后期,病斑部位会有菌脓流出,并且在空气干燥时,容易破碎造成穿孔。
防治方法:选择抗性品种,在播种前注意采用温汤浸种或者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种,从而杀灭种子本身的病菌。尽量不重茬或迎茬栽培,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注意加强通风,使环境湿度保持在80%以下。药剂防治可选用春雷王铜、农用链霉素、可杀得等,打药频率为7-10天一次。
3、枯萎病
枯萎病在生产上常被称作“死秧子”、萎蔫病,枯萎病在黄瓜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病,以进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为常见,在苗期通常先出现幼苗基部缢缩然后倒伏,在成株期,典型的表现是在温度、光照和通风较好的情况下,叶片萎蔫并逐渐发黄,有时候会被误认为缺水。萎蔫症状在早晨傍晚会恢复,但是在反复几次后,植株萎蔫会无法恢复最终枯死。
感染枯萎病的黄瓜植株在近地面的茎秆上常会出现流胶,颜色为琥珀色,在灌水造成土壤湿度较高或通风不良造成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流胶部位会呈现粉或白色。枯萎病在连作地块上发病较为普遍且严重,造成的减产幅度可达30%以上,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和苗期消毒杀菌,重茬或迎茬种植的地块,最好选用嫁接苗;在管理过程中除要加强通风排湿以外,还要避免偏施氮肥造成植株抗性变弱;药剂防治可选用喹啉铜、甲霜恶霉灵、百泰等,施用方法主要是灌根,按说明浓度稀释后,每株灌药量在200毫克以上,3-5天一次,连续3次。
二、缺素症
1、中上部叶片变黄
在黄瓜植株发生缺素时,如果是中上部较为幼嫩的叶片先出现发黄,可能供给不足的元素主要是在黄瓜植株内部重复利用能力较差的锌、钙、铁等。如果是叶片出现条纹状枯黄或坏死斑点,但是整个植株的长势并没有看出明显变化,则是缺锌;如果新叶生长点出现焦枯、叶片从边缘开始变黄并呈现降落伞状的四周下垂,则是缺钙;如果龙头部位正常,但是叶片呈现黄白色,且叶脉保持清晰的绿色则是缺铁。
防治方法:在这些移动性较差的营养元素出现供应不足时,首先要适当提升环境温度增强蒸腾拉力,来提高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利用率;其次要通过叶面喷施来应急补充,缺锌时可喷施0.2%浓度的硫酸锌,缺钙可叶面喷施0.2-0.3%氯化钙,缺铁可喷施浓度为0.5%的硫酸亚铁。
2、中下部叶片发黄
如果是中下部的老叶片因缺素出褪绿变黄,可能是因为钾、氮、镁等元素供给不足所致。相互间的主要区别方法为:缺钾主要表现在叶片边缘,在叶片的中部,偶尔也会出现黄斑或坏死斑,但是植株的长势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如果叶片是整体性发黄,并且植株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这就是缺氮所致;如果叶片变化出现在叶脉之间的叶肉上,植株的生长也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则缺镁。
防治方法:首先是要施足底肥,尤其是有机肥的施用;其次是在进入生长旺盛期的产量形成阶段,要加强追肥确保根部供肥充足;其三要加强叶面肥料补充,补充钾肥可喷施0.4%的磷酸二氢钾;补充氮肥可叶面喷施1.5%的尿素;缺镁则可以叶面喷施1-2%的硫酸镁。
以上就是关于黄瓜叶片发黄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的介绍了,种植黄瓜时出现黄叶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关于黄瓜叶片发黄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